乔朝贵和南乐县宣传部副部长董建青在商议扩大“乡村梨园春”规模 走基层系列报道―― 濮阳:“四有”建设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蝶变 人民网濮阳1月23日专电 (记者王玉兴 时岩)近年来,河南省濮阳市对基层宣传文化建设提出要求,“有人管、有人干、有事干、有钱干”,使群众基层文化建设蓬勃兴起,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各种文化观念、形式不断推进,让观念逐步更新,让改变次序发生。 近日,记者走访了濮阳市南乐县、台前县、濮阳县等地,深刻感受到濮阳基层文化宣传的持续改变、升华、创新,体味了濮阳基层宣传文化建设带给基层群众的欢乐。 更新观念,改变村风“吃、喝、赌” 1月18日,明亮阳光普照大地,半月阴霾一扫而空,北方大地又呈现出它隆冬特有的干拔、劲遒,冬小麦泛着绿意,春意在萌动。 “我得说真话,以前我们这里民风不好。”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的妇女主任郭银菊说,“以前女人们闲,去编草帽,一天就挣两三块钱,所以经常是婆媳吵吵嘴,生生气;邻居们也这样,不是今天她指桑骂槐,就是她去她家搞点小破坏,还有些小偷小摸、老上访户之类搅合,大家活着都觉得憋屈,都想出去打工,不回来。” 村治安员、农家书屋管理员王敬国也有感慨:“西街关村之前是南乐县城的一个城中村,改造之后,大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,村里的酒风很浓,大家几乎天天都要找人‘喝两盅’,喝酒时间长了家人不高兴,要么吵架,要么几个人打牌赌钱、上街跟人打架。现在,几乎没有了这种情况,男人、妇女们生活,完全变了样!” 据介绍,西街关村有2700多口人,400多名成年妇女几乎全员加入了秧歌队、腰鼓队、盘鼓队、军乐队等,而村里开辟了文化活动场地,配了电脑、开了书屋,买了有人组织,男人们没事儿都乐意在这里下下棋,说说话,看书,让很多人学会了新手艺,信息沟通,让大家多做了几笔小生意,每个人都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家。 春节将至,一元复始。万物之情,肆意萌动。 南乐县西邵乡乔崇町村,是《水浒传》传说梁上好汉‘智取生辰纲’的旧址,也是附近众所周知的民风彪悍大村落。因为村里6650多名村民只有5300多亩沙土地,加上村务混乱,村班子多年陷于瘫痪,致使村民们赌博,打架、闹事儿的不良生活状态极为流行。 而如今,放眼看去,随处是邻里之间轻松地说笑,情绪高时,还有三两人互相比划着舞动起来。 乔崇町村的“名人”、“乡村梨园春”创办人乔朝贵说:“村风大改变,是‘四有’基层宣传文化建设提出来的结果。前几年,我在自家开办的饭店里搞了一个‘乡村梨园春’,大家经常来这里唱戏,喝茶,后来,这里被评为典型,县里、乡里领导常来看,专门派人来调研,给政策、给人、给钱,让我好好办下去。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村里人没事都来唱戏了,一唱一跳,就没人有闲工夫再胡闹了。” 加大投入,改换乡风成“和、谐、乐” 采访中,许多村民都认为:南乐县基层宣传文化之所以好起来,最根本的原因是“有钱干”的要求和县乡村领导的越来越重视。 “之前不是没有传统的腰鼓队、盘鼓队,但是很多年不换、洗,演出服脏兮兮的,没人愿意穿;一个腰鼓用好多年,甚至破了都敲不响,大家都觉得参加也不过是凑热闹。没人组织,没人管,大家心劲儿不高。”郭银菊说,“‘四有’实施之后,镇里的副书记主抓,村支书爱玩儿这个,也愿意投入,买了新鼓,添了新演出服,妇女组织的军乐队光一个大号就花了1000多元,请老师也花了2000多元,一传十,十传百,63个妇女学会军乐后,村里活动都‘活’了起来。” “之前婆媳、邻里不和睦,通过这个组织,大家合作多了,默契度增加了,家庭氛围、邻里氛围、村民关系都得到了很大提升。村里妇女自己挣钱自己花,一年能挣3000多块,还经常去其他县演出,在家里有地位,整个社会风气都在变好,和美、协调、快乐!” “现在一有新媳妇儿嫁过来,她婆子第一件事就是把她领过来,参加我们的腰鼓队、盘鼓队、军乐队或者秧歌队、舞龙队。” 鼓励基层宣传文化的建设,许多乡里变得越来越善于创新。如西邵乡,为推动文化阵地全面覆盖,除在各村成立了文化大院,在12个村筹建了文化书屋外,还采取以奖代补形式,投入资金10万余元,为村内文化社团购置了服装、道具等。特别是著名的五花营狮子舞村、乔崇町“乡村戏曲大舞台”,特别给了添置了表演道具等优惠政策、措施。据悉,下一步乡里还将为“乡村戏曲大舞台”打造“坠子皇后乔清秀纪念馆”等,力促基层宣传文化建设逐渐繁荣。 “基层宣传文化‘四有’,翻新了宣传文化的设备,提升了文化活动的地位,也治好了大家的心病!”南乐县宣传部副部长董建青说。 多策并举,基层文化萌新绿 因为“四有”,南乐县基层文化生活全方位地发生着改变。 除了西街关村,南乐县城关镇的5.5万人口,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。变化的原因,是16个文化大院的建立和整个基层文化宣传系统的明晰;镇党委书记作为了宣传文化组的组长,镇长和分管宣传文化的副书记是副组长,党政办主任、文化站长、四名工作人员,加上16个村级宣传专干,整个系统上下贯通,彼此协调,效能极高。 此外,镇里还加强宣传队伍的培训力度,采取走出去、请进来的高效培训模式,建设出了一只强有力的思想文化宣传队伍,带领村民们唱起来、跳起来、学起来,乐起来。 在“有钱干”方面,根据各村实际,投入各有不同。如西街关村投入200万元建成了一个多功能村级中心广场,北关村投入了18万元成立了民间艺术团,组建了高跷队、秧歌队、花车、花船队等,岳固村投资5万元组建了文艺宣传队,100多名队员开发出了十几项艺技…… 在南乐县其他乡镇,这种模式也是常态,效果也同样精彩。 毗邻河北、河南两省交界的南乐县梁村乡,是著名的革命老区,也是1987年就被省政府确定的插花贫困乡。 “穷财政不能穷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”,根据梁村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民群众性格特点,梁村乡积极与周边兄弟乡镇加强互通,使“四有”基层宣传文化建设,取得了能区别“有钱地方”的成绩。 文化大院、文化广场、农家书屋、流动文化服务车、电影流动放映车等平台,被广泛利用,切合当地实际、干群乐意参与的活动,使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。利用“两省三县四乡”特殊地理位置举办的“联情联谊会”刺激了省际贸易往来,促进了社会稳定;依托乡里的“仓颉陵”两次举办的“仓颉文化节”和“百名书法家朝字圣”活动,塑造了一个著名的文化旅游品牌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